Wednesday, October 31, 2012

香港居留權爭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5%B1%85%E7%95%99%E6%AC%8A%E7%88%AD%E8%AD%B0#.E5.90.B3.E5.98.89.E7.8E.B2.E6.A1.88


針對中國籍孕婦措施

政府於2007年公布有關增加住院費與及限制入境方法包括:[55][56]
  • 入境處禁止看似是懷孕超過28周而未有前事預約醫院的中國公民於陸路入境,衛生署派駐醫生及護士協助。
  • 醫院管理局制定預約制度與指標,要求各公立醫院只同時處理1.2萬位非香港居民孕婦,而香港居民孕婦不設上限
  • 醫院管理局提高公立醫院非香港居民孕婦最低收費,已預約為3.9萬港元,未預約為4.4萬港元(後來加至4.8萬港元),未包括住院費與手術費。
在此之前,醫院管理局對非香港居民孕婦收費,單是每天住院費已是3300元,三日兩夜收費最少20000元[48],那時已經收回成本。換句話說,醫院管理局的新收費並非單純為收回成本,而是旨在減少非香港居民孕婦前來公立醫院的意欲。
然而,這些措施也同時影響到中港家庭,特別是母親沒有香港居留權而父親有的家庭,他們與莊豐源的例子折然不同,因為在香港產子的中國孕婦,有八成都是其丈夫為香港永久居民。「準來港婦女關注組」要求政府取消對他們的歧視[57]

[编辑]香港人身分危機

香港媒體指大陸孕婦到香港分娩,以騙取綜援,其主張為這些嬰兒是香港永久居民,可以立即享用香港社會福利與及其他資源,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教育開支與其他基礎建設,加大政府財政壓力,並且會轉嫁到納稅人(尢其是中產階級)身上。2007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梁漢柱指出[58],不少相關報導所用的數字都是以偏概全或甚至「創作」的,忽視有關子女並不是天生就是低水平或低學習能力,而是客觀因素使他們身處中港分裂家庭,處於客觀上結構性困難的成長過程。他進一步指出把這些結構性困難歸納為「個人問題」,是對人本身的不尊重。有關的標題包括:
  • 司法種人禍 綜援敗身家 (《太陽報》評論)
  • 人口問題變計時炸彈 湧港內地產婦飆18倍 (《頭條日報》)
  • 內地孕婦港生子 福利無底洞 (《香港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的人口政策正正是偏重控制流入人口的水平,包括「專才」與「投資移民」。人口政策支援小組[來源請求]召集人黃紹倫指出:中國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對香港的行政和醫療系統構成一定壓力,而且會帶來很多不穩定及無法估計的因素,皆因現時無法掌握這批嬰兒將來會否留港發展,因此香港政府很難把有關問題納入香港長遠人口政策上。曾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強調任何人都無法估計這批嬰兒將來會有多少留在香港生活,而且當這批嬰兒在香港生活時,在基於人道原則下又不能阻止他們的母親申請來港定居。她的論點意味著任何人都完全無法掌握未來幾年香港的人口增長,令香港政府無法掌握將來如何分配資源在教育、醫療、房屋和福利上,繼而令香港在長遠發展和規劃上處於被動狀態。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亦曾在《明報》評論中指出解決出生率偏低和人口老化的問題不能單靠中國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因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已發展國家或地區會用吸引外地孕婦前來產子的方法來增加勞動力[59]
多次香港居留權爭議所引起的都關乎到香港人身分危機,又或者「香港大陸化」。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指出,無論人大釋法,中國孕婦政策,人口政策,新移民政策,其實都是以錢做籍口,以財政壓力製造FUD(向市民的頭腦中注入疑惑與懼怕,使市民誤以為大陸人人來港只有壞處)[60],以錢去堵住中國大陸孕婦,變成認錢不認人的醫療制度與社會風氣,最終仍然在政策領域上「香港大陸化」。
事實上有一個因素沒有被納入討論,在很多赴港產子的孕婦,甚至可以說大多數都出自於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其主要目的並非為了追求香港居民身份和連帶的社會福利,而更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逃避中國非人道的“計劃生育”政策以便擁有第二個,第三個孩子,[來源請求]。目前大陸準媽媽通過代理公司赴港產子一次的成本是10萬人民幣以上,也可以間接證明其中很多都是此類中產階層以上家庭。這類家庭如果因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將可能接受3年家庭收入罰款,往往會高達數十萬至百萬人民幣以上。而此類家庭往往有能力,且傾向在孩子成年前把孩子留在大陸與家庭一起生活避免骨肉分離,即使因此需要支付因不具備大陸戶口而產生的較高的私立幼兒園和學校費用。如果說可能攤薄香港居民福利的話,事實上也要等到這些香港出生的孩子十幾年後需要讀大學的時候才會發生。此類家庭會優先為港生子女選擇質素較高的大學院校,而顯然這些大學入學不易,恐怕比較精英的學生才能被錄取,對香港社會也不見得是壞事。而在孩子成長期間,這些家庭因為家境往往較寬裕,且孩子香港居民身份的原因,必然會多次赴港辦理手續並順帶旅遊購物,由此帶來的消費可能對香港社會經濟有利。如果打算證明此點,應該非常容易,只需要入境處統計這些“雙非”兒童在出生後至今,或者將來在香港生活的時間即可知道上面所提類型赴港生子所佔比例即可。而基於以上情況,鯤鵬認為,香港社會考慮主動採取措施,增加公立,私立的資源,方便這類孕婦赴港產子,來支援大陸民眾擁有生育的自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